手机版 下不为例网
有时候,你不得不对一些人的短视失望。
陆克文与凯恩斯的哲学源头就 在这里,陆克文和凯恩斯的方法论错误也正在于此。加强监管固然不错,是否首先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? 这次金融危机的确暴露出市场的不完善之处,但解决的思路不是简单的面多加水,水多加面,具体措施也不是想当然的 市场失灵靠政府。
众所周知,这场金 融危机的源头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,而资产泡沫的始作俑者就是美联储。无论东方或西方的政府,或者因为 财政入不敷出,或者因为大选在即,都有着强烈的多发货币的冲动,通货膨胀因此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,它深植于各国的政治体系中。然而美国的经验证明,政府管市场,越管越乱。令人担忧的是,陆克文总理在他的文章中提出,社会民主主义者要重新塑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全面哲学框架,它既适应危机 时期,也适应繁荣时代。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显而易见:从根本上避免了货币的滥发和通货膨胀。
取消政府福利分房,将住房推向市 场,这项改革一方面释放出巨大的商品房需求,另一方面创造了无数的投资机会,房地产投资当年就从前一年的负增长反弹至15%,随后又上升到30%左右,并 带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入了上行通道。凯恩斯财政政策的失败,在于无法带动民间开支。美国的就业一直不行,到1938年、1939年,美国参加了二战,才消化了那波二十年繁荣带来的调整。
经济好比一个人,大繁荣和大萧条都是病,救市措施就是药。大起大落的罪魁祸首经济增长只有三个来源,第一,通过增加投入带动产出增加,增加劳动力、扩大资本,扩大土地开采,这是所谓外延式经济发展。国内的需求和供给也在增加,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。所有的救市措施,不过是为下一次萧条做准备,这绝不是耸人听闻。
自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,中国经济经历了两个起落周期。直到2008年10月,钢价才降下去,所以,现在国家制定了钢铁产业振兴规划。
通货膨胀的过程非常像蜂蜜式的慢流,不是那么流畅,会在某一领域流的时间长一点,然后再流向其他领域。金本位时代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中国的出口仍然增长很快,形成巨额顺差。就这样,到2007年,中国流动性过剩了,开始通货膨胀。
政府怕疼,不得不救在金本位时代,经济萧条了,政府不会去管。但是,任何一个偶然因素,比如,2008年初中国出口下降,都会把这个预期打破,然后经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来。这一次,美国有120个经济学家给总统写信,反对经济刺激计划。从GDP结算来看,以中央电视台的办公楼为例,建这个楼,就有GDP的增长,后来又烧了,烧了以后再建,GDP还要发生一个数量增长。
大萧条以后,胡佛也好、罗斯福也好,用的都是凯恩斯主义的方针。但现代社会经不起萧条,现代社会怕疼。
查阅《千年世界经济史》,从公元400年以后,从来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。当年,日本、韩国的投资都是血本无归的。
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,出口发展很快,还调整了体制,大量的国有企业重组。投资会带来所谓的收益,预期好,人会把大量资金用于投资,企业家会盲目地扩大再生产。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就形成了一种理论,就是货币推动。现在,金融危机来了,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要采取行动救经济。2009年,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,肯定比美国、日本、欧洲都要快,但是,质量并不高。中国买了很多美国国债,然后就被套进去了,美元一有风波,中国整个外汇储备的资产价格就跟着大起大落。
但是现在不同,现代社会经不起萧条,现代社会怕疼。内需不足的时候,常州市政府鼓励铁本投资,违规修了6座高炉。
经济起落的最大原因是金本位(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)消失。这些年以来,中国政府一直在讲,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,但起落的幅度还是很大。
但是,宏观调控没能抑制产能过剩,2004年,中国的钢产量约为2亿吨,到2008年大概5亿吨,市场还在,钢价一直没有下降。正是这种怕疼,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十年的高速增长后,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GDP在10%以上的高比例增长。
他们认为,企业犯了错误为什么要让纳税人负责。对于经济的大起大落,我认为,最大的原因是金本位的消失。通货膨胀初期,企业有业绩,工人有工资。一般情况下,政府很高的赤字,马上就会出现一波通货膨胀。
股市升温,一年半之内,从1000点涨到了6000点,房价翻了好几倍。1998年,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应对亚洲金融[2.62 -0.38%]危机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拉动经济。
正是这种怕疼,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。问题是,中国究竟要不要以经济大起大落为代价,换取高速增长,中国能否承受得起。
2007年,身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,GDP增长了13%。2004年开始的经济过热,大量的外汇涌入是很重要的原因。
2008年初,随着外部市场的疲软,中国出口首先受影响,接着,股市下跌,房地产价格下跌。现在很多人批评凯恩斯主义,其实凯恩斯主义是被政治家选出来的,世界怕疼,这个不疼的药方才被选出来,奥地利学派开的药方会疼,所以没人理。慢慢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,跟需求之间脱节。在金本位时代,经济萧条了,政府不会去管。
央行的钱给了商业银行,商业银行再贷给企业,企业再还给银行。中国有很多外汇,却没有投资能力。
以美国为例,美国从上世纪20年代有大繁荣,然后一直大起大落,政府一轮一轮救,最后就是1933年的大萧条。中国实行外汇管制,外汇进入中国必须经央行换成人民币流通。
第二,让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,就是经济效率得到改善。2004年,宏观决策面临一个挑战,是调整国内的政策还是出口的政策?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变,出口就降不下去,那就调整国内的政策,抑制产能过剩。
Copyright (c) 2018-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. 2008年底,金融危机来了。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